尤氏笑道:「你珍大哥哥带着你侄儿去山上观里给敬老爷请安!怕是要在山上住个三五日!」
宝玉听罢说道:「说来我也该一同前去给敬老爷请安才是。」
尤氏笑道:「宝兄弟有心就好,敬老爷原是好养静的,有时连你珍大哥哥都不见。」
贾母也问道:「蓉儿媳妇怎么没一路过来?几日不见,我还怪想那孩子的!」
尤氏替贾母夹了菜后,方回道:「蓉儿媳妇这两日身上不大好,本来也是要一同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的,叫我给劝下了。」
贾母叹道:「那孩子也是个三灾八难的,可是受了风寒?叫个高明太医来瞧瞧才是。」
尤氏忙回道:「难为老太太费心记挂着,蓉儿媳妇倒不是受了风寒,只是近些日子总是长吁短叹,人也懒懒的,不大吃东西,身子一天比一天弱,已请了太医来瞧,现下正吃药啦。」
贾母正要说话,宝玉接话道:「不如过会子我替老祖宗过去瞧瞧!」
尤氏闻言不语只看向贾母,贾母则说:「你去看看也好,到底是侄儿媳妇,把你娘她们近来孝敬的糕点带些去,看你侄儿媳妇爱吃那样,回过头再派人多送些去!」
尤氏笑道:「我先替蓉儿媳妇谢过老太太了。」
尤氏伺候贾母吃毕饭,又亲自端茶捧水让贾母漱口净手,待服侍妥当才拉着宝玉,领着十几名丫鬟婆子乘马车回宁府去了。
此时宁府内,秦氏歪在床上出神,时不时便叹息一声,站在旁边服侍是大丫头瑞珠,端着各色细粥并几样小菜,见秦氏这样,忍不住劝道:「奶奶多少吃点儿吧,身子要紧,成日里这般伤神,如何熬得住啊。」
秦氏又是一叹,摆摆手道:「不必了,都撤下去吧。」
瑞珠闻言并未依秦氏吩咐,而是犹豫片刻,方才说道:「奶奶都这样了,小蓉大爷年里也不在家,今儿好容易回来,偏又出门了,连奶奶都没见上一面,凭他什么要紧的事也该过来瞧瞧才是。」
秦氏忙说道:「你这蹄子浑说什么,你小荣大爷是随老爷去山上给太爷请安,我不过身子微恙,那能误了正事。」
瑞珠又道:「我不过心疼奶奶,奶奶夜里梦里喊得都是夫君,可小蓉大爷却这般……」
不等说完,秦氏忙一把拉住瑞珠,满脸尽是惊异之色,问道:「我还说了些什么?你都听见了什么?」
就在此时外面丫头喊道:「大奶奶与宝二爷来了!」
宝玉并尤氏进了房门已至里屋门口,秦氏先是一愣,便要起身,尤氏见了忙说:「瑞珠快扶着你家奶奶,小心些!」
宝玉则道:「人都病了,还管这礼数作甚!快些躺下,当心又着了凉。」
待秦氏被搀回床上,才在对面椅子上坐下。
尤氏刚落座,外面一媳妇急匆匆赶来,见了尤氏忙上前说道:「大奶奶,尚书府差人递来帖子,现下正在厅里候着。」
尤氏闻言站起身来,简单嘱咐几句便遂那媳妇去了。
秦氏这才细声道:「我一个晚辈,还劳烦宝二叔亲自过来一趟,叫我怎么受得起。」
见秦氏只是略说说话,已是微喘吁吁,宝玉在仔细打量,却见她云髻鬅松,略显苍白的脸上带着哀怨,说不尽的雨病云愁,一对柳叶细眉下星眸含泪,道不出的怀忧积恨。
梦中常会的娇妻可卿满是幸福喜悦之态,而现世中的秦氏却尽是凄苦愁容。
若非极力克制,宝玉恨不能拉着她的手,将其拥入怀中,只想百般呵护,那会让她受半分委屈。
宝玉想得出神,待到丫鬟瑞珠喊他,方回过神来,才说道:「老太太素来疼你,今儿听说你病了,怕你总吃白粥坏了胃口,特意吩咐我带些点心过来。」
说罢将一旁的食盒交与小丫鬟。
秦氏道:「我本福薄命薄之人,定是前世修的,能嫁到这里,公公婆婆当女儿一样看待,更有老太太这样怜惜,可气我这身子,也不知得好不得好,若是得好,到时定去给老太太磕头。」
宝玉本想为秦氏诊脉,又想不同于自家姐妹那样,只得作罢,不过观其气象知是忧虑过甚,伤及脾胃,解了心中所思,便无大碍。
这才说道:「快别胡思乱想了,你不过身子小样,这病想来也是你最近思虑过多、才气结于心,放宽心便好了。」
秦氏听到胡思乱想、思虑过多两句,苍白的小脸升起一抹红晕,忙低头咳嗽略作掩饰,片刻后才说道:「宝二叔教训的是,侄儿媳妇知道了。」
宝玉见她这样,只得站起身来,说道:「我也扰了你半日,这便去了,你保重身子,多少吃些东西才是。」
说罢,劝住想起身相送的秦氏,便转身出去了。
秦氏目送宝玉离开,沉吟半晌才对瑞珠说道:「把粥端过来吧。」
瑞珠嘻嘻一笑,说道:「刚刚我劝了奶奶许久都不听,结果宝二爷才说上几句,奶奶便依了。」
秦氏瞪了她一眼,说道:「你这蹄子又乱嚼什么舌根。」
瑞珠笑道:「本来如此嘛,宝二爷虽比奶奶小上几岁,到底是长辈,奶奶性子再要强,也得乖乖听话。」
宝玉一路回到荣府,见了贾母,回道:「蓉儿媳妇请老祖宗安,谢过老祖宗赏得
宝玉听罢说道:「说来我也该一同前去给敬老爷请安才是。」
尤氏笑道:「宝兄弟有心就好,敬老爷原是好养静的,有时连你珍大哥哥都不见。」
贾母也问道:「蓉儿媳妇怎么没一路过来?几日不见,我还怪想那孩子的!」
尤氏替贾母夹了菜后,方回道:「蓉儿媳妇这两日身上不大好,本来也是要一同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的,叫我给劝下了。」
贾母叹道:「那孩子也是个三灾八难的,可是受了风寒?叫个高明太医来瞧瞧才是。」
尤氏忙回道:「难为老太太费心记挂着,蓉儿媳妇倒不是受了风寒,只是近些日子总是长吁短叹,人也懒懒的,不大吃东西,身子一天比一天弱,已请了太医来瞧,现下正吃药啦。」
贾母正要说话,宝玉接话道:「不如过会子我替老祖宗过去瞧瞧!」
尤氏闻言不语只看向贾母,贾母则说:「你去看看也好,到底是侄儿媳妇,把你娘她们近来孝敬的糕点带些去,看你侄儿媳妇爱吃那样,回过头再派人多送些去!」
尤氏笑道:「我先替蓉儿媳妇谢过老太太了。」
尤氏伺候贾母吃毕饭,又亲自端茶捧水让贾母漱口净手,待服侍妥当才拉着宝玉,领着十几名丫鬟婆子乘马车回宁府去了。
此时宁府内,秦氏歪在床上出神,时不时便叹息一声,站在旁边服侍是大丫头瑞珠,端着各色细粥并几样小菜,见秦氏这样,忍不住劝道:「奶奶多少吃点儿吧,身子要紧,成日里这般伤神,如何熬得住啊。」
秦氏又是一叹,摆摆手道:「不必了,都撤下去吧。」
瑞珠闻言并未依秦氏吩咐,而是犹豫片刻,方才说道:「奶奶都这样了,小蓉大爷年里也不在家,今儿好容易回来,偏又出门了,连奶奶都没见上一面,凭他什么要紧的事也该过来瞧瞧才是。」
秦氏忙说道:「你这蹄子浑说什么,你小荣大爷是随老爷去山上给太爷请安,我不过身子微恙,那能误了正事。」
瑞珠又道:「我不过心疼奶奶,奶奶夜里梦里喊得都是夫君,可小蓉大爷却这般……」
不等说完,秦氏忙一把拉住瑞珠,满脸尽是惊异之色,问道:「我还说了些什么?你都听见了什么?」
就在此时外面丫头喊道:「大奶奶与宝二爷来了!」
宝玉并尤氏进了房门已至里屋门口,秦氏先是一愣,便要起身,尤氏见了忙说:「瑞珠快扶着你家奶奶,小心些!」
宝玉则道:「人都病了,还管这礼数作甚!快些躺下,当心又着了凉。」
待秦氏被搀回床上,才在对面椅子上坐下。
尤氏刚落座,外面一媳妇急匆匆赶来,见了尤氏忙上前说道:「大奶奶,尚书府差人递来帖子,现下正在厅里候着。」
尤氏闻言站起身来,简单嘱咐几句便遂那媳妇去了。
秦氏这才细声道:「我一个晚辈,还劳烦宝二叔亲自过来一趟,叫我怎么受得起。」
见秦氏只是略说说话,已是微喘吁吁,宝玉在仔细打量,却见她云髻鬅松,略显苍白的脸上带着哀怨,说不尽的雨病云愁,一对柳叶细眉下星眸含泪,道不出的怀忧积恨。
梦中常会的娇妻可卿满是幸福喜悦之态,而现世中的秦氏却尽是凄苦愁容。
若非极力克制,宝玉恨不能拉着她的手,将其拥入怀中,只想百般呵护,那会让她受半分委屈。
宝玉想得出神,待到丫鬟瑞珠喊他,方回过神来,才说道:「老太太素来疼你,今儿听说你病了,怕你总吃白粥坏了胃口,特意吩咐我带些点心过来。」
说罢将一旁的食盒交与小丫鬟。
秦氏道:「我本福薄命薄之人,定是前世修的,能嫁到这里,公公婆婆当女儿一样看待,更有老太太这样怜惜,可气我这身子,也不知得好不得好,若是得好,到时定去给老太太磕头。」
宝玉本想为秦氏诊脉,又想不同于自家姐妹那样,只得作罢,不过观其气象知是忧虑过甚,伤及脾胃,解了心中所思,便无大碍。
这才说道:「快别胡思乱想了,你不过身子小样,这病想来也是你最近思虑过多、才气结于心,放宽心便好了。」
秦氏听到胡思乱想、思虑过多两句,苍白的小脸升起一抹红晕,忙低头咳嗽略作掩饰,片刻后才说道:「宝二叔教训的是,侄儿媳妇知道了。」
宝玉见她这样,只得站起身来,说道:「我也扰了你半日,这便去了,你保重身子,多少吃些东西才是。」
说罢,劝住想起身相送的秦氏,便转身出去了。
秦氏目送宝玉离开,沉吟半晌才对瑞珠说道:「把粥端过来吧。」
瑞珠嘻嘻一笑,说道:「刚刚我劝了奶奶许久都不听,结果宝二爷才说上几句,奶奶便依了。」
秦氏瞪了她一眼,说道:「你这蹄子又乱嚼什么舌根。」
瑞珠笑道:「本来如此嘛,宝二爷虽比奶奶小上几岁,到底是长辈,奶奶性子再要强,也得乖乖听话。」
宝玉一路回到荣府,见了贾母,回道:「蓉儿媳妇请老祖宗安,谢过老祖宗赏得